

新聞中心
原陽:從“大糧倉”到“大廚房”
本報記者 樊霞 實習生 孫婷婷
每天凌晨,位于原陽集聚區的巴奴中央廚房燈火通明,20多輛冷鏈物流車把剛加工好的毛肚、蝦滑等新鮮食材運往各個門店。
不僅是巴奴,魏家涼皮,阿利茄汁面、鄧記叫花雞……這些頗受省會市民追捧的美食,也都來自原陽。
短短五年間,從“大糧倉”轉型升級成“大廚房”,原陽是如何做到的?
因勢利導發展食品工業
原陽縣與鄭州市隔河相望,雖然坐擁區位優勢、黃河文化、生態農業三大優勢,但仍然是典型的農業大縣、工業小縣、財政窮縣。
窮則思變。
面對鄭州大都市區建設和鄭新深度融合的歷史機遇,原陽縣委縣政府果斷決策:圍繞鄭州菜籃子,大力發展食品工業!
機緣巧合的是,對岸的鄭州餐飲業,也正在孕育一場全新的變革。
經過多年發展,姐弟倆土豆粉、阿利茄汁面、巴奴毛肚火鍋等連鎖餐飲,都擁有幾十乃至幾百家連鎖店,發展的煩惱隨之而來。
“連鎖店開起來了,食材的標準卻樹立不起來,不同廚師做出的菜品味道不一樣,而且分散加工也難以確保安全。”阿利茄汁面創始人盧廣利說。
上馬中央廚房勢在必行??墒瞧髽I憑自身實力拿地難,租廠房又面臨時常拆遷等風險。關鍵時刻,原陽縣積極承接產業轉移,2014年12月,總投資22億元、占地846畝的河南餐飲央廚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。
2016年6月,隨著園區企業陸續投產,央廚產業園發展進入快車道。福狀元粥、百年老媽、土大力、76人老燴面等一批連鎖企業紛至沓來。
央廚產業園副總經理梅曉燕說,如今,已有20多家中央廚房落戶原陽,每天可為鄭州100多萬人提供放心食品,輻射周邊消費人群500萬人次以上。
打造航母培育龍頭企業
連鎖餐飲的品牌影響力,很快產生強大的虹吸效應,食品加工企業迅速向原陽集聚,初步形成了大廚房、鹵制品、牛羊肉為代表的三大食品板塊。
2016年2月,九豫全食品落戶原陽。這家原本發源于豫西某地的鹵制品加工企業,火力全開發足狂奔。
如今,九豫全的數百家檔口門店幾乎遍布全省各地,2019年產值近10億元,預計2020年有望突破15億元。
“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,讓我們快速發展時沒有后顧之憂。”河南九豫全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書鋒表示,他們的目標是做中原地區鹵味品牌的領導者。
除了九豫全,絕味鴨脖、須水鄧記等也齊聚原陽,原陽已成為全省鹵制品加工重鎮。
2019年,投資3億多元的牛羊肉龍頭企業雨軒股份達產,屠宰、分割一律采用歐盟標準。
“我們希望能夠打造中國羊肉的標桿,將原陽打造成為中部的肉羊之都。”新鄉市雨軒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峰表示,今年他們的銷售額將達到5億元,明年的目標是10億元。
2018年,原陽縣斥資3000萬元建設區域性食品檢測中心,成就食品安全的“原陽標準”。
據原陽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副主任盧邦春介紹,隨著該縣中部牛羊肉產業園的動工建設,未來三年全縣牛羊肉加工企業將達15家左右,達產后年產值有望突破50億元。
政府引導基金助力產業
短短五年的發展,食品成為原陽產業的臺柱子。2020年全縣食品工業產值將達45億元左右,明年有望突破一百億元。
“食品加工只是一個核心點。”原陽縣委書記郭力銘說,未來將借助“互聯網+”思維,向上游拓展訂單農業,形成原陽特色農副產品基地;向下游延伸飲食文化,發展觀光旅游業,打造原陽縣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產業業態。
實際上,“現代農業+中央廚房+電子商務+金融服務”,是原陽縣委縣政府立足本地實際,探索出來的一條三產融合的新路。
在原陽食品產業發展過程中,企業同樣遇到融資難融資貴的困擾。原陽縣委縣政府與資本主動對接,2018年年底與河南省農開公司下屬的鴻博資本、中原聯創等達成戰略合作,并在2019年年底和鴻博資本共同設立了“原陽縣返鄉創業服務公司”,創新政府扶持基金支持實體經濟新模式,支持了一批如雨軒食品、和勝合、九豫全、蓮菜網等一批優質企業。
通過省級金融助力縣域經濟,兩年來為當地食品企業提供資金一億多元,工業發展又帶動了農業和服務業的協同發展。
“今年我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,一定要做好農產品精深加工文章,延伸糧食產業鏈、提升價值鏈、打造供應鏈。原陽縣將在現有基礎上,進一步做強食品產業,積極探索三產融合的新路徑,帶領全縣人民致富奔小康,實現中國夢。”郭力銘說。
信息來源:http://newpaper.dahe.cn/hnrb/html/2020-08/27/content_440039.htm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頁面版權所有 ? 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 豫ICP備14012716號
頁面版權所有 ? 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